【社會聚焦】如何打造「演藝之都」


如何打造「演藝之都」


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充實「一基地」內涵,塑造文化之城,打造「演藝之都」,雖然為本澳文化產業帶來嶄新目標,但業界、社會都不禁疑問其目標和涉及範圍包括哪些。為此,本刊邀請到棋人娛樂製作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監謝復生,中華產業文化促進會理事長何偉新,探討打造「演藝之都」的建設方向。

 

棋人娛樂製作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監謝復生

演唱會經濟創造「小黃金周」 硬件設施備受認可

在推動本地舞台演藝文化擁有多年經驗的棋人娛樂製作公司,其創辦人兼行政總監謝復生表示,過去本澳「展演行業」鮮少被看見,僅歸類為文化旅遊業的分支,直到今年特區政府提出打造「演藝之都」,不少來自其他地區、國家的業界持續諮詢相關資訊,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。「回顧2019年我們舉辦了不少演唱會,也是最高峰的一年,然而當時無論政府、社會、行業,未見對演唱會經濟有太大關注度,只視作娛樂性質。直至2023年各地演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,經濟效果明顯彰顯,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行業能迅速為地方帶來商機。另一方面,『演藝之都』作為非博彩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,均有助推動各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由以往的『支持性質』,變為更積極探索演藝行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、品牌效應,不斷提升本澳展演的質素,由此提升城市形象。」

 

本澳展演硬件設施向來被公認為世界級,曾獲不少演出者肯定,其中張學友《張學友60+巡迴演唱會》以澳門為首站打響頭炮,謝復生認為,「一個演唱會由這個地方從0開始誕生,以澳門作為首站,意味著往後的場次也以這個舞台為標準,毋庸置疑是對本澳演藝行業的認可。」張學友到來,有媒體以「歌神演唱會逾10萬客帶動澳門經濟;一場演唱會『帶飛』一座城」報導,其12場演出合共售出逾10.9萬張門票,刷新澳門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演唱會銷售紀錄。

 

「他的演唱會雖然於6月旅遊淡季在本澳舉辦,但不少商家都反映演唱會進一步帶動經環境,猶如迎來小黃金周;此外,其演唱會團隊龐大,創造百多個就業崗位,還有周邊物品販賣等,可見演唱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,非僅限於一個場次,而是帶動整個周邊行業。」據謝復生觀察,張學友觀眾群年齡跨度大,涵蓋零零後青少年,這個年齡階段群善於利用社交媒體,從不同角度分享旅遊點滴,因此,當吸引這些群體來澳觀演時,事實上也為本澳旅遊業注入新血,帶來更大的輻射效應。

 

「演藝之都」不應「照辦煮碗」 多舉措完善設施配套

「演藝之都」目標出現,無疑讓社會和業界眼前一亮,然而「演藝之都」定義為何?涵蓋內容是甚麼?社會不乏聲音期望政府能進一步明晰。謝復生認同不少業界對此存在疑問,惟理解這是商業操作之一,難以過分干預,加上目前當局已定明博企大力發展非博彩元素,業界亦應積極思考如何在大政策下發揮所長,進一步參與當中。

 

「演藝之都」非本澳獨有,北京和廣州分別發佈《北京市建設「演藝之都」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23年-2025年)》及《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演藝中心實施方案》,均從資金扶持、門票補貼、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演藝行業整體發展。對於是否需要出台「演藝之都」規劃,他坦言,「我認為完全照搬別人那套未必適合,參考香港在演藝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,過去他們從來沒有出一個明細規劃,事實上本澳業界擁有一定經驗,更直接的方法是當局在細化政策時,可與業界積極溝通,將更有效精準推動行業發展。」

 

謝復生認為,本澳演出優勢在於吸引國際性演出落地,要充分發揮演唱會經濟的成效,供給觀眾票數的數量無疑是最直接的因素,本澳亦可從優化硬件配套著手,「不論是演藝之都、體育之城,都需要一個能容納幾萬人的場地,才能做得更有規模。目前,大型綜合休閒企業的場地容納人數約兩萬,這方面,參考廣州天河體育中心能容納超過五萬人,日本武道館、台北小巨蛋等打造成標誌性的演唱場地,我也期望政府能考慮把『澳門蛋』升級改建成演出地標,通盤考慮交通接駁、酒店房間數量等問題,以及在可行條件下研究放寬便利簽證措施,加大演藝之都的吸引性,支撐演藝之都、體育之城的發展。此外,本澳票務通常由主辦單位各自售賣,導致旅客來澳時得到的資訊較零散,期望當局可儘快建立統一售票平台,以及因應『City Walk』流行,加強與博企、中小微企及旅行社合作,因時推出優惠套票,例如每季推出不同主題套票,包攬食、住、行、娛樂,利用大數據精準推介給相應客群,相信將有利澳門吸引更多國際客源。」

 

「演藝之都」在於建設,也在於社會氛圍。謝復生強調,必須要從教育、演出、設備等全方位營造,才足以支撐目標的長遠發展,「促進大眾進一步瞭解展演行業,年青人覺得這個行業有可為,才能壯大發展,正如20年前澳門提出發展會展業,時至今天取得相當不俗的成績,過程中也是不斷吸納年青人入行,才有今天的成就。」對此,他亦有感而發,「舞台搭建工作、燈光音響在外地屬於專業領域,但本澳多是非本地人從事,在外人看來是不正經、搵唔到食,即使本地年青人有意入行,都不被鼓勵。」

 

他期望當局完善本地人才培養措施,包括從教育、學習配套、專業性等逐步提升,讓更多人瞭解行業的專業性,進一步滿足澳門演藝之都所需的人力資源,「起碼讓更多青年對這行有認知,知道演出、幕後製作、舞台管理等都有哪些崗位,甚至是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,為他們打開演藝的這一道門。」

 

文化產業需政策資源雙結合 以現代元素突出特色文化

2010年,特區政府正式動澳門文化產業推動發展工作,時至今天,「演藝之都」立足產業成為目標之一。被問及如何看整個文化產業發展,謝復生以公司業務為例,「過去我們聚焦做澳門音樂,然而這個行業所需資源太大,即使香港如此成熟的市場,現今也遇到難題,而韓國歌手市場能做得成功,離不開龐大資源和政府政策,政府和民間不惜工本共同合作,以十年為單位達至目標,這方面,我們又有否這種決心?」

 

他強調,文化界別中小企要推動行業發展,等同單打獨鬥,無法達至效果,必須要政府介入推進,才足以做大做强。「本澳文化界團體之間一直有交流、互相扶持,但與『形成特色』仍有一段距離......可以說,文化特徵直接影城市地位,以動漫文化為例,目前大家公認的就是美國和日本,韓國Kpop流行文化足以讓大家追捧推崇,京都綠茶、禪文化突出,以上種種,均反映無論流行文化、次文化、高雅文化等,都能產生無形的影響力,滲透的輻射面也十分巨大。」他認為,本澳中西文化交融具有特色,期望以更多現代元素突出歷史文化,深入挖掘當中的趣味逸事,形成別具象徵性的澳門文化。

 




回最頂